政策 2025-07-08 09:23:32 來源:成都市人民政府
??做好2025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“三農”工作,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、三中全會精神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三農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深入落實省委“四化同步、城鄉融合、五區共興”發展戰略,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堅持城鄉融合發展,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、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,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成都新篇章貢獻更大“三農”力量。
??一、優化政策措施,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糧倉”成都片區
??(一)穩定糧食生產。堅決扛穩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實施“天府糧倉”成都片區糧食單產提升行動,加快“一帶十五園百片”糧油產業園區建設,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。落實國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、稻谷目標價格補貼政策,實施糧食規模化生產獎補政策,完善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措施。實施低效果木騰退恢復糧食等農作物種植項目。確保2025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581萬畝、產量達到235萬噸以上。高質量建設“天府森林糧庫”。加強糧食儲備管理,開展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。
??(二)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。嚴格落實“菜籃子”市長負責制,支持蔬菜生產設施改造提升,優化完善穩產保供方案,不斷提升應急保障水平。推進生豬養殖穩產提質,確保全市生豬出欄403萬頭以上。實施肉牛穩產提質項目,統籌推進奶牛、肉羊、禽蛋生產。健全主要農產品價格監測和預警體系。
??(三)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。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,剛性運行耕地保護“1193”工作體系,強化耕地用途管制,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。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改革政策,強化耕地總量管控和“以補定占”管理,確保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。持續整治“大棚房”。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。按計劃推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。
??(四)推進“天府良田”建設。推進都江堰灌區全國整灌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,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1.5萬畝,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、監督、驗收、管護體系。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,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。健全農村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預警防范機制,強化氣象智能監測設施建設,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。
??二、聚力建圈強鏈,加快推進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
??(五)推動現代農業園區提質增效。鮮明“抓經濟必須抓園區”導向,深入實施“立園滿園”行動,支持市級重點農業園區提檔升級。聚焦現代種業、智慧農業等細分領域賽道,打造“園中園”、引育“鎮園之寶”,培育有根企業集群,推動園區主導產業全鏈條升級。
??(六)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。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培育工程,開展“進萬企、解難題、優環境、促發展”常態化服務工作,加快培育新上規農產品加工企業。加大對農副食品加工、優質白酒、復合調味醬/料、竹產業等優勢特色產業扶持力度,爭創國家級、省級特色產業集群。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,建強以“天府源”為引領的農業品牌體系。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鞏固提升行動。
??(七)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。深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,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等多種農業經營主體。鼓勵各類服務主體優勢互補、共同發展,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。持續實施農業職業經理人金融支持政策和養老保險補貼政策,推動全市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規模不斷擴大。支持供銷合作社發展耕、種、管、收等多環節托管服務。
??(八)深化農商文旅體康融合發展。實施鄉村旅游質量提升行動,拓展農業多種功能,培育壯大農事體驗、鄉村民宿、田園康養等融合業態。辦好第十一屆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。培育省級農產品出口強縣和出口強企,拓寬“蓉字號”農產品出川出海通道。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。實施縣域商業建設三年行動,推進農村消費品以舊換新。
??(九)強化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。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,推動綠色、環保、高效貯藏保鮮技術廣泛運用,加快構建現代農產品產地冷鏈體系。繼續實施烘干中心新建改造項目。鼓勵加工企業、經營主體改造加工廠房、升級設施設備。
??三、聚焦創新創造,加快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
??(十)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。優化成都農業科創中心管理運營機制,加快推進“一核五園N基地”建設,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。高效運行產學研融合創新平臺,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,探索“揭榜掛帥”“賽馬制”等方式,創制具有成都辨識度、四川輻射力的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裝備,促進科產融合。
??(十一)聚力發展數字農業。實施成都市智慧農業發展行動,支持智慧農業創新應用項目建設。推進農業生產用地“一張圖”建設和數據匯集,豐富拓展“管好地”“種好糧”等數字賦能農業生產應用場景。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,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,創新打造機器人農業生產場景。促進農業領域低空經濟發展。
??(十二)深入推進種業振興。用好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。加快培育育繁推創新聯合體,建設四川省農作物種子安全評價基地等平臺,推動天府現代種業園、中國南方蔬菜種業創新中心提能增效。深入實施制種基地提升三年攻堅行動,落實規模化制種補貼政策。支持種業企業提升創新能力。開展農作物種子儲備工作。
??四、著力補短鍛長,加快推進全域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
??(十三)持續實施鄉村建設“十大行動”。完善鄉村國土空間規劃“2+2+N”技術導則體系,制定鄉村地區“通則式”規劃管理規定。實施“百村先行、千村提升”工程,接續培育年度先行村、重點村,完成10個提升村IP打造。謀劃培育和美鄉村重點片區,探索全域和美鄉村建設體系。依規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。
??(十四)深化農村生態環境治理。縱深推進農村“五清”工程,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,開展農村戶廁無害化改造。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“千村示范工程”,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,常態化推進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,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質增效。推進長江十年禁漁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,推動化肥、農藥使用量繼續保持零增長。支持秸稈綜合利用,精準劃定禁燒范圍,依法依規落實禁燒管控要求。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。持續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回收處理行動。
??(十五)推動鄉村基礎設施補齊短板。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高質量發展,分類推進農村道路設施修繕,開展村道安全隱患整治,提升農村路網交通安全水平。開展農房特色風貌改造,推進美麗鄉村特色風貌重點線路建設。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。持續提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,最大程度實現城鄉供水同源、同網、同質、同監管、同服務。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隱患排查治理,持續提升農村用電可靠性、安全性。推進天然氣“村村通”工程,不斷提升農村清潔能源占比。擴大農村5G通信信號網絡覆蓋范圍。深化快遞進村,加強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,不斷完善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。
??(十六)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。推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發展,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。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,實施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行動,推動智能化康復中心建設,探索大學生村醫引育留用路徑,提升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。開展社保高質量擴面工作,持續提升社保公共服務水平。健全基本醫保參保長效機制。完善農村“一老一小”服務供給,抓好養老助餐托底、兒童基本生活學習保障等工作,優化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布局,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。實施“法律明白人”培養工程,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。
??(十七)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。豐富農村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,強化鄉村骨干群眾文藝隊伍培育,持續推進“成都文化四季風”“天府百姓大舞臺”等群眾文化品牌活動。加強區(市)縣圖書館、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,擴大公共圖書鄉村覆蓋面。加強鄉村非遺保護傳承工作,實施“成都手作”推廣計劃。開展農村移風易俗宣傳引導,培育鄉村文明新風。實施“鄉村著名”和地名文化“五進”活動。推進“大地流彩·鄉村文化振興”行動,開展好“村BA”“村跑”“村歌”等“村字號”活動。
??(十八)提升鄉村治理效能。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,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。加強村(社區)“頭雁”隊伍建設,開展村“兩委”換屆,實施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成長行動、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,深化“蓉城先鋒·村(社區)書記工作室”建設。深化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,持續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。嚴格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要求。推廣運用“川善治”鄉村治理平臺。深入推進“微網實格”與鎮(街道)城運分中心融合運行,構建網格事件線上線下分級調度、聯動處置閉環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,開展對村巡察。推進平安鄉村建設。
??五、堅持問題導向,持續深化農村改革
??(十九)推動城鄉人口雙向自由流動。持續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,推進“強縣活鎮興村”,推動形成城市新區強引領、中心城區強支撐、縣市新城強突破的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格局。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,落實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、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等政策。探索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隨遷子女隨時統籌入學方式。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、宅基地使用權、集體收益分配權,探索自愿有償退出辦法。健全鄉村人才引育留用模式,探索“全職+柔性”招才引智路徑,持續開展“5+8+N”鄉村振興專家人才“組團式”巡回服務,開展科技特派團和“科技下鄉結碩果”活動,穩步推進人才入鄉“新農人”試點工作。持續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工程。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,開展鄉村首席運營師培育試點,實施鄉村工匠培育工程。
??(二十)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。探索建立成都市鄉村建設項目全流程管理體系,不斷提升農村一二三產業用地保障水平。持續深化承包地“三權分置”,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。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,強化土地流轉監管。推進農村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。
??(二十一)規范利用農村資產資源。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,開展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培育試點。健全集體“三資”監管機制,全面摸清農村資產資源底數,建立農村資產資源盤活利用動態監測機制。探索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、入股、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,增加農民收入。推進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,健全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融資體系,創新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(分配)權質押擔保融資試點。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,深入推進供銷服務體系建設。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,推動“林業共營制2.0”增點擴面。開展湔江堰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。
??(二十二)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模式。堅持將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,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政策,確保全市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10%以上、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0%以上。持續提升成都鄉村振興基金效能。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申報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。依法探索農房增信、農業生產設施抵押等農村金融模式創新。推廣涉農產業“金融鏈長”制。持續開展收入保險試點,鼓勵農業保險產品創新,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。推動農村金融服務站拓面提質,暢通農村金融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??六、加強黨對“三農”工作的全面領導
??(二十三)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。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,加強風險線索核實核查,完善日常走訪和農戶自主申報途徑。抓實扶志扶智,完善縣級監測對象幫扶政策措施庫,提升“造血式”幫扶效能。深化“百村萬戶”幫扶提升行動。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,促進轉移就業,確保有勞動力的脫貧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。推進幫扶產業“四個一批”分類管理,實施到戶產業幫扶增收計劃。全面清查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,健全全程監管制度。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總體評價。
??(二十四)全面壓實鄉村振興責任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,關鍵在黨。堅持不懈把解決好“三農”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,健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。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,各區(市)縣黨委書記要當好“一線總指揮”。強化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、統籌協調作用,壓緊壓實各級有關部門責任,不斷匯聚工作合力,朝著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、超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的目標扎實前進。
住建部:多管齊下 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
2025-07-07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。北京最新部署:不斷優化房地產政策
2025-07-03完善“保障+市場”住房供應體系。“限外令”有望松綁
2025-07-02放松外資購房,大勢所趨。報告|房企持續精簡結構,區域合并與管理扁平化成主流
2025-07-01行業持續深度調整,眾多房企走上精簡結構之路。央行: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
2025-06-30完善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。多地密集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
2025-06-27公積金支持購房力度再加大。發改委:有信心、有能力把外部沖擊的不確定性和不利影響降到最低
2025-06-27隨著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見效,新的儲備政策陸續出臺實施,有信心、有能力把外部沖擊的不確定性和不利影響降到最低,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。2025年五月房地產大事件盤點
2025-06-24回顧,是為了更好的前行!
- 09:13
- 09:00
- 08:58
- 08:56
- 08:39
- 08:33
- 08:29
- 2025-07-07 11:44:21
- 2025-07-07 10:46:48
- 2025-07-07 10:43:52
- 2025-07-07 10:37:54
- 2025-07-07 10:35:28
- 2025-07-07 10:32:47
- 2025-07-07 10:28:50
- 2025-07-07 10:26:01
- 2025-07-07 10:00:54
- 2025-07-07 09:57:29
- 2025-07-07 09:55:54
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
(2023-02)1571.9點
- 0.13%
- -0.91%
日期 | 指數 | 環比 | 同比 |
---|---|---|---|
2023.01 | 1569.9 | -0.97% | -0.14% |
2022.12 | 1572.1 | -0.92% | -0.11% |
2022.11 | 1573.9 | -0.12% | -1.08% |
2022.10 | 1575.8 | -0.20% | -1.01% |
2022.09 | 1579.0 | -0.02% | -0.87% |
2022.08 | 1579.3 | -0.04% | -0.62% |